發布時間:2022-11-18 閱讀量:1132
前言
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工業機器人機遇何在?
11月16日,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標志其新能源汽車規模正式突破300萬大關。除此之外,比亞迪更是成為了首個突破萬億市值的中國車企。

比亞迪在鋰電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自動化技術的支撐。在比亞迪的供應商名單里,多家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位列其中,如瑞松科技、巨一科技、利元亨等。
那么比亞迪瘋狂擴產,對于工業機器人究竟有何影響?下面小編將于大家深入探討。
首先,從比亞迪本身來看,比亞迪一直是靠人力起家。人力生產線,奠定了比亞迪的早期成功,員工數量龐大是比亞迪留給外界最直接的印象,在比亞迪工廠里,一條汽車生產線長達600米,技術人工上百人。
再說今年年中,在別的互聯網公司大頭忙著裁員時,比亞迪今年擴招1.5萬應屆生,清北人才總數超20年總和,被媒體稱為今年秋招市場最大“贏家”。
比亞迪對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他們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能夠發展的紅紅火火,更多是得益于工廠內部的人才規劃。比亞迪重視行業尖端人才,部門每個高端技術崗位,比亞迪都要儲備三五個高端人才,防止出現技術缺口,保證產線穩定發展。
然而就在在比亞迪發展正猛的時候,最近卻突然傳出消息,比亞迪要引入9000臺機器人打造智能工廠,比亞迪這次舉動,意欲何在?
其實很簡單,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用人還是機器,企業的主要目的還是盈利。
首先,節省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漲無疑是推動各行業機器換人的重要因素,機器人代替人工生產能夠將越來越高昂的人工成本節省下來。機器人可以實現24小時操作,只需要一人看管或者一人同時看管兩臺甚至是更多的機器,另外,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工廠,也能節省場地。
其次,產品精度有保證。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市場的擴大,市面上對產品的精度要求原來越高,機器人能夠實現人工無法做到的更精細更靈活的操作,并且保證質量。
在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會呈現的畫面中,機器人在各個工藝生產線上靈活進行工作,可謂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最后,安全性高。傳統企業生產的過程中,盡管有很多的規章制度,但是員工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是不會徹底貫徹執行下去,采用工業機器人進行生產,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工作的安全性,不會出現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或者疲勞而產生的安全事故。在重復性很高的工業生產車間,人類員工很容易出現生理上的疲勞,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使用工業機器人則可以確保人員安全。
另外,從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看,汽車制造業一直是工業機器人最主要的應用市場,也是最早應用自動化和部署機器人的行業。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以及汽車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汽車制造以及零部件生產正在加速機器代人趨勢,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持續擴大。

新能源汽車包括自動駕駛因核心部件創新、新材料應用、軟硬件系統更高級等的行業變革,都需要在汽車制造端持續迭代智能制造工藝新標準,要求企業在靈敏度、精細度、靈活性、柔性化等各功能表現上均實現新挑戰,工業機器人可以很好地實現。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就開始持續上漲。2021年同比增速達165.1%,2022年延續高增速,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0%,達456.7萬輛,全年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繼續創歷史新高。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復蘇,將直接帶動上游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長,同時也對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創新和功能延伸提出了新要求。
相對于其他工業制造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高度柔性化、智能化、數字化要求非常高。有別于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制造要求機器人在協作區域內與人、產線直接進行近距離交互及協作。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向來被視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也被大幅帶動,產量增速飛快。
2022年1月到9月,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193.7GWh,同比增長110.5%。而在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下,國內主流電池企業也紛紛提升產線自動化程度,在物料搬運、焊接、裝配、檢測等環節開始大量運用工業機器人。

通過將機器人技術與動力電池生產技術相結合,可大幅度提高動力電池生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帶動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造。
而目前能滿足這些要求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主要還是以發那科、ABB、庫卡為代表的老牌機器人公司為主。就像之前提到的,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還需要在核心技術上更加努力,加快機器人共性技術研究、前沿技術儲備,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機器人高端化、智能化水平。
綜合來看,新能源市場對機器人企業而言是一場萬億市值的盛宴,那么如何成為這萬億市場的一員,將是目前乃至未來國內機器人企業持續關注的發力點。